池州学院 ‘人工智能 + 双创’调研实践团赴合肥亿当家财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探路智能财税,赋能双创实践
在数字经济加速渗透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重塑财税服务行业的发展生态。为探究人工智能与财税领域创新创业实践的融合路径,池州学院“合肥‘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调研实践团”继探访中国声谷后,走进合肥亿当家财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开启又一站实地调研。
合肥作为创新创业的热土,不仅孕育了前沿的智能科技产业,也催生了传统服务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新型企业。合肥亿当家财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依托智能技术重构财税服务流程,在中小企业财税管理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服务模式。7月14日,实践团成员带着专业探索的热情来到亿当家财税。团队成员涵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大数据技术、财务管理等多个专业,多元的知识背景为调研带来了跨学科的观察视角。
图1赴合肥“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调研实践团抵达合肥亿当家财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合肥亿当家财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站在演示屏前,指尖滑动间,智能财税系统的核心功能逐一展现:“这套系统通过OCR识别技术,能在3秒内完成一张发票的全信息提取,准确率达99.8%,而人工处理至少需要1分钟,还可能因疲劳出错。”实践团成员紧盯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某制造业企业的1000张进项发票,系统仅用8分钟就完成分类、验真和税额核算,同步生成台账。“传统流程需要2名会计花一整天,现在1人辅助系统半天就能搞定。”负责人的话让胡自强同学迅速记录:“技术降本率超70%,这是创新创业的核心竞争力。”
图2团队同学与亿当家财税负责人座谈交流
提问环节瞬间升温。“智能系统如何应对政策变动?”统计学专业的王同学抛出疑问。负责人点开系统的“政策库模块”:“我们接入了实时更新的税务政策数据库,算法会自动匹配政策条款与企业数据,比如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系统能精准计算减免额。”这番解释让成员们意识到,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更是“懂政策、会算账”的智能伙伴。
在随后的座谈交流中,公司创始人分享了企业的“智能转型”历程:“2018年我们还是传统的代账公司,30名员工最多服务200家客户。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后,现在5名员工就能服务500家企业,效率提升近10倍。”这番话让实践团成员直观感受到技术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力。
图3 实践团与企业负责人探讨智能财税系统应用
移步智能财税办公区,实践团被眼前的场景吸引:员工轻扫发票,电脑屏幕即刻显示“识别成功”,同步弹出商品编码匹配建议;另一工位上,会计正对系统提示的“印花税申报异常”进行复核,几分钟便完成调整。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发票智能管理系统,支持全票种识别,连褶皱、模糊的发票都能精准处理。”负责人演示道。实践团成员轮流体验:扫描一张餐饮发票,系统1秒识别出开票信息,自动关联税收分类编码,并标注“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限额”。
在智能管理系统的体验区,更令人惊叹的场景上演:系统自动抓取企业财务数据,生成增值税申报表后,弹出风险提示:“进项税额转出异常,建议核查”。“这是我们的智能风控模块,通过机器学习10万+企业的申报案例,能识别98%以上的常见风险点。”负责人补充道。实践团观察到,某企业的申报数据经系统校验后,发现3处易被忽略的填报错误,避免了潜在的税务风险。“太高效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唐馨悦同学感叹,“像刚刚那张带清单的发票,在手工审核时特别容易遗漏。以前做实习,光查这类问题就耗掉大半时间,现在人工智能直接把风险堵在了源头,简直是太便捷了。”
图4智能财务机器人体验区
实践团表示,将把此次调研所得转化为实践成果:一方面,结合专业知识设计“校园微型企业智能财税模拟系统”,助力创新创业教育;另一方面,整理亿当家的转型经验,为学校“人工智能+商科”课程改革提供案例支撑。双方还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开展“智能财税实操工作坊”,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真实的智能财税业务场景,助力学生理解“人工智能+传统行业”的创新创业路径;也为产学研融合探路,搭建起“企业需求-高校研究-人才培养”的衔接桥梁。
此次走访合肥亿当家财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实践团不仅见证了人工智能对传统财税行业的革新,更提炼出“技术赋能+模式创新”的创新创业路径。正如带队老师所言:“财税领域的智能化转型,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新赛道。只有深入产业一线,才能找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点,让创新真正扎根于现实土壤。”
从公司标识牌前的好奇张望,到办公区里的深度体验,再到对产学研融合的思考展望,合肥“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调研实践团的亿当家财税之行,既是一次智能财税生态的探秘之旅,更是一场双创实践教育的赋能之行。当人工智能的“技术火种”,遇上财税管理的“行业土壤”,再经创新创业教育的“雨露滋养”,必能孕育出更多推动行业进步、助力人才成长的创新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