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防务观察》报道,7月21日深夜,俄罗斯再次对乌克兰发动了大规模无人机与导弹联合打击,摧毁了乌克兰一批爱国者防空导弹发射架与雷达设备。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类似事件,仅在过去两个月,俄军就通过类似手段多次精确打击了包括爱国者、S-300、NASAMS等关键防空系统。
西方一再吹嘘爱国者是不可动摇的战略壁垒,但如今,它们在俄军无人机和导弹的联合攻势下接连损毁,已经成为俄军可以轻松猎杀的目标。
而且这种打击已经不再是偶发,而是逐步走向常态化,每隔几天,俄军便会对乌军后方阵地进行一次类似袭击,而且命中率越来越高,因为乌军的补充速度远远跟不上损耗。
这标志着乌克兰防空体系正被系统性瓦解。
之所以出现了拐点,一个主要原因是,俄罗斯在无人机领域的产能实现工业化跃迁。
据悉,俄罗斯的“天竺葵”-2无人机,已经从每月300架的产能,提升到每天100架以上,目标甚至是每日500架。
这种无人机每架成本不过2万美元左右,属于消耗型武器,打不打中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数量压制。
俄罗斯正是靠着这种低成本饱和打击的战术逻辑,把乌克兰的防空系统打崩了。
而且俄罗斯有的不只是无人机,还有各种各样的导弹,产能也远超开战之初。
每次无人机起飞,乌军就得全面开机拦截,暴露雷达与发射阵地,随即就被真正的导弹锁定。
这种战术已经成型,并被不断复制、放大,其核心逻辑是——逼迫乌军在整个防空系统上超负荷运转,直到彻底瘫痪。
乌克兰和西方的最大问题在于,他们从根本上没有准备好应对这种战争模式。
在传统军事观念中,导弹拦截导弹,无人机对付小股目标,各有其成本与场景。
但俄罗斯打破了这个范式,用低成本无人机做第一波消耗攻击,让乌军疲于奔命,然后用导弹进行精准摧毁。
在这个链条中,乌克兰没有低成本防御选项可以替代,只能靠昂贵的拦截弹硬抗。
而西方国家本身也没有足够的库存来支援这场旷日持久的防空消耗战。
现在欧美围绕着继续提供爱国者兜圈子,说着要给乌克兰,但还没敲定方案。
而且就算再送去几套,也解决不了问题,俄罗斯这边的无人机产能现在170架/日,两三天就能凑出一波饱和打击,相当于大招没CD,无限开,你再多的爱国者也顶不住。
所以说,乌克兰这场仗已经没法打了,这是战争模式全面崩溃的问题。
乌克兰自己也是靠着无人机撑到现在,很清楚自己面临的局面。
说白了,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哪怕北约直接下场,也没有用。
北约军队说是多么厉害,实际上一直在欺负弱小,从不打没有制空权的战争。
北约若要真的下场,地面部队也只能当活靶子。
毕竟北约也没有能力解决乌克兰的防空问题。
上一篇 中国男篮热身赛大胜委内瑞拉队
下一篇 没有了